
编者按:2024年高考成绩出炉后,志愿填报即将开始。科学报国是一代代青年学子不懈的追求,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投身祖国建设,实现个人价值。为激发更多有志青年投身科学事业,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光明日报、光明网特邀10位院士,畅谈数学、地学、医学、物理学等“学科之美”,帮助考生了解国家重大需求和专业发展前景,回答考生及家长关心的问题。本次科普系列访谈由今日头条平台合作支持。

史前文明、远古生物
这些充满神秘色彩的名词
常让人将其与古老的传说联系在一起
但实际上
这些勾起人们无限好奇心的事物
却是“冷门专业”——古生物学
每天都要接触的知识

古生物学,很热!
在这样一个神秘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学科里
有这样一群“守门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舒德干
在这一领域默默耕耘数十年
为古生物学的发展
开辟出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由于专业的独特性和稀缺性
人们对于古生物学知之甚少
“应该从小培养孩子们进化论的思想”
他对人才培养提出建议
“他们是火种”
是点亮古生物学前路的星星之火
对于社会上关于古生物学的质疑之声
舒德干院士有不同的理解
自古以来学史可以明鉴
学习生物学演化的历史
也对人类预测未来有一定的作用

恐龙为何会灭绝?
人类又是如何演变的?
这些问题的答案
推动着人类对自身的认知
正是这样的科学内涵
为古生物学注入了热量
激励有兴趣的人一步一步走下去
打开好奇的天性,寻找生命的足迹
舒德干院士与古生物学结缘并不是偶然
他在小时候
就对自然界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会观察鱼内部的生理构造
也对孟德尔遗传定律感到神奇
课堂上讲到达尔文的故事
对他产生了十足的激励
他永远对大自然持有满腔的热爱
“跟达尔文不谋而合”
怀着这样的情绪
他进入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
踏上了古生物学研究的道路

献身科学不是假话
古生物学的研究
确实不是一片坦途
既需要献身科学的精神
又需要丰富的科学想象力
达尔文曾说过
“我这一生最爱的就是科学”
这样的人
才能在学术道路上行稳致远
随着社会对于科学教育的重视
古生物学的价值也愈发凸显
除了常规的生物研究
各地的地质博物馆
各类科普活动
也需要古生物学学者进行专业讲解
这对大众的启迪和教育大有裨益
古生物学作为传统“冷门专业”
也会逐渐“升温”
古生物学专业:
古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性基础学科,侧重于研究地史中的生物多样性、各生物门类的系统演化关系以及地球物理环境与生物界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这三大目标。
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古生物学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如始祖鸟、北京猿人等关键化石的发现都填补了生命演化历史的空白。我国在古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但研究古生物学的人才却比较匮乏。古生物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或进入科研院所从事研究工作。
原文链接:https://share.gmw.cn/kepu/2024-06/24/content_373969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