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员





1、课程介绍
课程概述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和通信等电子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微波技术与天线》、《高等电磁理论》
等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这些专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宏观电磁场与
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有深入完整的理解;掌握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含义及其应用;了解媒质的电磁特性及电磁边界条件;学会定量计算典型电磁场
的方法;掌握电磁场边值问题的基本解法;具备对简单工程电磁问题的分析能力;锻炼实验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考试要求
本门课程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包括: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通过课堂提问、讨论、考勤和平时作业考核;
2)期中考试:占总成绩20%,通过开卷考试或课程论文的形式考核;
期末闭卷:占总成绩60%,闭卷考试。
预备知识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
授课大纲
①. 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4年制本科。
②. 课程性质和目的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宏观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有深入完整的理解,掌握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含义及其应用,了解媒质的电
磁特性及电磁边界条件,学会定量计算简单电磁场和电磁波问题的基本方法,具备对简单工程电磁问题的分析能力。
③.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课堂演示讲授与上机实验指导相结合的方法。
④. 教学内容
1)绪论 共3学时
2)矢量分析 共5学时
(1)矢量的基本运算1
(2)矢量微分元、标量场的梯度2
(3)矢量的散度和旋度2
3)电磁学基本理论 共9学时
(1)电场强度和标量电位1
(2)磁感应强度和矢量磁位1
(3)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3
(4)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形式3
习题1
4)媒质的电磁性质和边界条件 共8学时
(1)导体的电磁特性1
(2)电介质的极化现象1
(3)磁介质的磁化现象1
(4)电磁场的边界条件4
习题1
5)静态场的解 共5学时
(1)静态场特性2
(2)静态场的重要原理1
(3)镜像法1
(4)分离变量法1
6)场论和路论的关系 共4学时
(1)电阻和电容1
(2)电感1
(3)基尔霍夫定律和麦克斯韦方程方程关系1
习题1
7)平面电磁波 共12学时
(1)平面波概念及波动方程1
(2)平面波在无耗介质中的传播2
(3)平面波在有耗介质中的传播1
(4)波的极化特性1
(5)平面波的垂直入射2
(6)多层介质分界面的垂直入射1
(7)平面波的斜入射3
习题1
8)电磁波的辐射 共8学时
(1)滞后位1
(2)电偶极子的辐射2
(3)磁偶极子的辐射1
(4)对称振子的辐射2
习题1
⑤. 教材及学时安排
演示讲授:54课时
教材: 丁君主编.《工程电磁场与电磁波》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2、课程公告
考试形式:闭卷
成绩结构:总成绩=平时*20%+期中考试 *20%+期末考试*60%
3、课程视频及课件
《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大纲.docx
《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总结.docx
《微波技术与天线》教学大纲.doc
通信系统虚拟仿真实验项目.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