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5日下午,由我校社科处、宣传部、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校团委联合主办的纪念西北大学建校116周年人文社科高端讲座、纪念侯外庐先生诞辰115周年暨“侯外庐学术讲座”第一百五十讲在长安校区多功能报告厅举办。我校名誉校长、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岂之教授为师生作了题为“中国教育史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学术讲座。我校青马工程培训班、各院系专职团干、团员代表400余人现场聆听了讲座。
讲座开始前,举行了“中国思想文化研究科普基地”揭牌仪式。我校名誉校长、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岂之,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郭建树,我校校长郭立宏,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常江共同为“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基地揭牌。郭立宏在致辞中介绍了我校为中国思想史学科的建设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并代表师生对张岂之先生年逾九旬仍在学术园地里耕耘不辍表达了深深的敬意。郭建树代表省社科联对张岂之先生的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表达了诚挚的感谢,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西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
揭牌仪式后举办了“侯外庐学术讲座”第一百五十讲,张岂之先生为师生作了题为“中国教育史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他简要阐述了中国古代教育史。他指出,早在夏商时期,中国已出现了教育机构,春秋时期逐渐演变为官学与私学。春秋末期,孔子把西周文献加以整理作为教材,私学逐渐兴起,打破了西周官学的入学等级性。唐末五代时期,产生了书院,通过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等著名书院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辩论,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他说,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关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北宋思想家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代表了我国知识分子应有的担当意识。
最后,张岂之先生寄语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要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统一,要在教育中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讲座结束后,张岂之先生给在场众多学生签名并合影留念。

揭牌仪式

张岂之先生作报告

我校校长郭立宏致辞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郭建树讲话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常江主持仪式

与会师生

签名留念